
北京—中国执行重大政策的能力总是令人印象深刻,近三年几乎虔诚地执行的新冠清零战略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也不例外。 几乎在一夜之间,政府开始拆除曾经无处不在的 新冠 测试中心。 官方媒体开始强调奥密克戎变体的症状轻微。 许多城市的居民突然解除了封锁:例如,广州人再过两小时就可以从从居家隔离区前往歌厅。
中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 现在怎么办?
随着严厉的隔离规定成为过去,中国人将能够恢复大流行前的生活。 他们将回到办公室、在百货公司购物、在餐厅用餐、参观公园和寺庙——所有这些都无需进行每日新冠测试,也不必担心在隔离中心强制逗留。
但中国不能简单地向大流行病挥手告别。 疫苗接种率仍然很低,尤其是老年人,只有 40% 的 80 岁以上的人接种了三剂疫苗(包括加强针)。 而中国的医院容量——每 10 万人 3.4 张重症监护病床——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英国是中国的3倍,美国是7.5倍,德国是10倍。
这意味着预计感染和死亡人数将大幅上升,医疗保健系统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显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为了重新融入后新冠世界,中国必须面对它。 与其让它溃烂,不如现在就刺破脓疮。
尽管如此,刺破脓疮将是痛苦的,尤其是考虑到许多中国人对西方疫苗和药物的根深蒂固的保留态度,这将对政府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构成艰难的政治考验。 目前情况的好处是,政府可以声称它正在尊重人民的意愿。 事实上,最近几周在中国城市爆发的抗议活动可能恰恰给了政府需要——甚至试图——废除一项政府吹嘘太久(至少在国内)太成功的政策的理由。
2020 年初,中国积极的封锁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新冠,为世界其他地区实施类似的坚定政策、阻止病毒传播争取了时间。 遗憾的是,世界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因此,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各国遭受了一波又一波变异引发的疫情。 其他地方的死亡人数不断攀升,而中国得益于新冠清零,没有感染病毒。
然后,奥密克戎出现了。 这一变种的独特特征——更易传播,但症状通更轻微——本应促使中国调整方法。 但是中国公众会接受吗? 对于所有在他们信任的政府的鼓励下,多年来一直相信新冠致命的人来说,退出新冠清零是很难的,而西方追求群体免疫的决定显示出对人们生命和人性的冷酷无情。 也很难向所有为捍卫党及其政策而孜孜不倦地工作的共产党员解释清楚。
是的,奥密克戎不一样。 但在一个如此重视面子的国家,政府需要的不止于此。 反封锁抗议活动——由累积的深深的挫败感激发——来得正是时候。 病例会增加,医疗保健系统会不堪重负,但人们的声音已经被听到。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会欢迎更多的抗议活动。 相反,它会坚决收紧。 当局已经禁止了许多社交媒体平台,担心它们会助长一场像十年前那样席卷阿拉伯世界的起义。 人们仍然在许多城市组织抗议活动这一事实表明,对社交媒体的控制将更加严格。
10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 20 次代表大会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但经济正在停滞。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仅为3%,是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最低增速(2020年除外)。
中国增长的动力也发生了变化。 2019年,私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出口萎缩。 现在,私人消费增长处于负增长轨道,尤其是因为封锁对收入和消费者信心造成的打击。
当政府可以随时命令整个城市关闭时,制造商无法正常运营或计划。 与去年同期相比,1-10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下降了 3%。 在北京,它们暴跌了 43.6%。 中国经济正在滑下悬崖。
中国领导人很清楚,停滞不前的经济会动摇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 因此,如果要在恢复经济增长和维持现在不受欢迎的新冠清零政策之间做出选择,增长会胜出。 好消息是,由于执行效率高,中国经济可能会以惊人的速度复苏。
刘倩是驻中国经济学家。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