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平壤市民为生存也要做‘倒卖’”

[imText1]朝鲜各地为迎接金正日的65周岁生日而喧闹,而最近平壤居民那里却传来为生存疲于奔波的声音。

居住在平壤的李明燮(假名,69岁),为得到在中国居住的哥哥的帮助而来到咸镜北道稳城郡南阳区。

他在21日与DailyNK的通话中说“如今平壤居民的生活也很艰难。虽然还给配给,但只靠它根本无法维持生计。”

“平壤的纪律和控制比地方更严厉,几乎所有男性都要上班。而大部分家庭主妇却利用综合市场和列车,往返地方做生意赚钱来贴补生计。”

他还说,“平壤居民不做倒卖生意也只能喝稀粥。干部们比以前‘苦难的行军’(90年代发生粮食危机时期)时更富裕,而一般劳动者名义上是平壤市民,其实跟地方并无差别。”

“虽然还给粮食配给,但一个月份量中总缺一星期份量,缺少部分只能在市场上购买。” “不仅是大米,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酱油、大酱、食用油、辣椒面、味素以及盐等食品和蔬菜,全部在市场购买。”

朝鲜给配给对象供给粮食时,一个月配给量中除去一周份量做军粮米。

“楼房内铺暖炕过冬”

平壤市一般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是4,5千朝币,用这些钱在市场上只能卖到每公斤1100元朝币的大米4公斤。其它食品、蔬菜和衣类只能在综合市场购买。

“也就是说,除当局供应的粮食配给以外,其它全部生活必需品通过市场购买。购买生活必需品所需费用每月达10万元朝币。”

“当局中断供暖已过10个年头。人们在楼房内铺暖炕,烧煤作饭还给房间供热。要想过冬,每户需准备2千公斤煤炭。”

“我和妻子在综合市场做生意。妻子在综合市场柜台上卖面粉,我用手推车给她搬运面粉袋。”

如今,朝鲜的大部分居民如果不做买卖便很难维持生计。就算“革命之首都”平壤的居民,也不得不走上经商道路。

90年代粮食危机时期,大部分平壤市民还自豪自己居住在“革命之首都”。他们认为在供给待遇以及礼物等方面,受到的特殊照顾比地方多很多。

如今已过10年,给平壤市民的各种待遇几乎消失,被各种活动集中动员的辛劳却越来越多起来。

迎接“伟大领袖金正日将军时代”的平壤市民也正变成“普通市民”。

Questions or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Contact us at dailynkenglish@uni-med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