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钱不还,会再弄爆核弹”
新加坡联合早报用漫评形式讽刺美国允许BDA朝鲜资金汇款,说明用核武器耍赖的战术发挥了效力。
漫评中出现桌面上放着核,而“幼稚”的金正日去拉核下面的桌布的场面。这是讽刺朝鲜用耍赖式的“悬崖战术”给国际社会施压,试图解决BDA汇款问题。
联合早报报道称,朝鲜政府不肯履行在六方会谈中做出的销毁核设施的承诺,理由是它还未收到存放在澳门汇业银行的2500万美元。在这过程中,俄罗斯同意美国通过俄罗斯的一家银行把BDA资金汇到朝鲜。
报道还称,美国此前指这笔钱是朝鲜以使用伪钞及洗黑钱等手段谋取的黑钱,一度冻结,但在3月召开的六方会谈前夕宣布解冻。
美国导弹防御拦击试验不到6个月就成功
美国为了应对朝鲜等远程导弹攻击的可能性22日(当地时间)实施的导弹防御(MD)截击试验取得了成功。这是继2008年后6年来首次成功。
当地媒体一齐报道,美国波音公司当天主办进行了截击导弹(GBI)模拟试验装置试验,成功拦截了从太平洋向美国本土飞来的敌方导弹。
争议不断的美国MD核心体制截击导弹在西海岸安置计划能否成功也备受关注。
美国乔治W.布什总统时,2004年以应对朝鲜等导弹攻击名义成立了MD体系,进行了8次截击试验只成功了三次。
据悉,此次试验将拦击导弹的拦击体运送到拦击点附近后拦击体分离,直接打击飞来的导弹并进行破坏。在试验中使用的拦击导弹是雷神公司制造的EKV CE-2版本,2010年试验后第二次试验也失败了。
对此,美国国防部产下导弹防御局(MDA)的詹姆斯(海军总长)局长表示:“此次拦击试验成功对提高我们本土防御导弹防御体系信赖程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拦击试验之前詹姆斯局长出席议会表示:“如果此次拦击试验失败,只能重新评估GBI设置计划”。
美国国防部到2017年为止将花费10亿美元,除了现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设置的30枚地上发射拦击导弹外,去年3月还公开发表了新设置14枚的计划。
但是对为了美国本土防御的MD体系的信赖度和有效性存在的争议一直没停止过。
非扩散专家汤姆科里纳在本月初美国裁军・非扩散中心起草的文章中表示:“CE-2到目前为止事实了两次拦击试验,但都失败了。”“就算这次能成功,也是三次中成功一次。”“在棒球比赛中三振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但这对导弹来说是不适用的”。
美国国防部与此次试验成功无关,决定重新考虑MD同波音公司签订的34亿8000万美元左右的合约。
朝保卫部干部家里为什么有“圣诞老人”玩偶?
朝鲜不允许宗教的存在。为参加宗教活动,甚至要冒被关进政治犯收容所的险,严重时甚至会被处决。因此,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自2001年以后的10年来将朝鲜指定为世界上最恶劣的宗教镇压国,韩国国务院也指定朝鲜为“镇压宗教自由特别关注国”。
对朝鲜居民而言,圣诞属于另一个世界。特别是12月24日圣诞节前夜是朝鲜3大英雄之一金正日生母金正淑的生日,同时又是拥戴金正日为最高司令官的纪念日。
意即即使知道“圣诞节”的存在,因被动员到金正日一家的偶像化而无法去享受。而进入2000年代以后,平壤的中央党干部或富家子弟开始享受他们自己的圣诞。
朝鲜年轻人不是从宗教角度而是从国际节日的角度过“耶稣诞辰日”。朝鲜当局也知道大学生过圣诞节,但不进行严格的管制或处罚。
但是,普通居民对圣诞仍感觉陌生。因此,有时也发生哭笑不得的偶发事件。
2009年脱北的朴哲龙(45,化名)称,在某一地方由于包括保卫指导员在内的党干部也不知道圣诞节的象征“圣诞老人”,在辞旧迎新聚会上发生了“圣诞老人形象玩偶争夺战”。
朴氏称,在朝鲜可谓镇压宗教、与宗教进行斗争的一线士兵――国家保卫部保卫指导员的家中,象征圣诞节的“圣诞老人”玩偶堂而皇之地放在金日成、金正日肖像下面。当然,主人也不知道这一玩偶意味着什么。
这一玩偶是身高80厘米、演奏萨克斯的红衣圣诞老人。主人将这一玩偶当做家宝,还嘱咐子女谨慎对待。孩子们也称这一玩偶为“爷爷”,不让客人去触碰。
朴氏称,“2007年12月27日一位保卫指导员邀请市保卫部(反贪科)和上级保卫部干部及周边党干部到自己家举行‘辞旧迎新’聚会”,“当时客人见玩偶(圣诞老人)感到稀奇,都问‘从哪里弄到的’、‘能不能给我’”。
他说,当时客人们都求主人能不能要这一玩偶,主人说“这是别人从中国带来的礼物,是‘形象化了的祖先爷爷工艺品’”,“要别的可以给,就是这个不能给”,“拿走那个会折福”。
当时客人们羡慕地表示,“不知道是什么工艺品做得真好。还穿上了衣服,像真人。”“有个爷爷玩偶谈着乐器站着,整个家变得喜气洋洋。”
这是只能在不知道圣诞节和圣诞老人的朝鲜发生的让人心疼的故事。
世界著名摄影师的照片中记录下来的朝鲜半个世纪
朝鲜以前的景象和如今的景象有什么变化呢?
现在有了通过照片了解1950年代到2008年之间朝鲜变化景象的机会了。4月9日开始在首尔艺术中心的公平展厅举办了“变化中的朝鲜风景”照片展。
在林永均馆长(中央大学摄影系教授)的企划下举行的此次展览会共展出了70幅照片。其中大多是2008年大丘照片展中特别展出的照片。
美国生活杂志社前摄影记者玛格丽特•伯克-怀特(Margaret Bourke-White)、法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代表韩国的摄影师金熙中等12名摄影师们每隔十年记录下了朝鲜社会的景象和老百姓的形象。
此次展览会将举行到5月5日,每周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2点,会向观众进行照片解说。
“互联网使用人口‘0’…,最严重的互联网限制国家”
调查分析全世界国际新闻网站和各国的本土语言网站的连接实况,结果显示朝鲜实际上并没有互联网用户。
据英国经济专刊《金融时报》(FT)15日报道,哈佛大学法学院(Harvard Law School)、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剑桥(Cambridge)和牛津(Oxford)共同组建的开放网络促进会(OpenNet Initiative)的最新研究表明,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实行各种形式的互联网审查。
据报纸报道,报告书称“以维持体制和社会秩序的名义对互联网进行审查的国家正迅速增加”,“根据经济必要性引进互联网,但因惧怕社会出现不稳定,对公民自由接触网络进行控制。”
开放网络促进会最近对1000个左右的国家的国际新闻网站和世界各国本土语言网站进行为期6个月的调查,发表了上述结果。
在进行网络审查制度的国家中,报告书把朝鲜规定为“实际上不存在互联网使用人口的国家”。即朝鲜铺设的只有局域网,而一般人与外界进行沟通的万维网(www)被彻底阻断。
朝鲜的国家域名是nk,但至今一次都没使用过。
世界人权团体发表的人权报告书,每年把朝鲜指定为言论镇压国家,指出在该国阻断使用互联网的自由。
据悉,在朝鲜只有以平壤为中心的少数特权层或高级宾馆、部分大学生才能接近互联网。
除朝鲜以外,中国、伊朗、沙特阿拉伯、突尼斯、缅甸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被分类为实行严重的互联网审查制度的国家。
报告书说明各国的审查技术多样,包括限制互联网带宽、阻断特定网站、阻止检索政治敏感词汇的“关键词过滤”等。
但报纸称,维权人士绕过管制的技术也在进步。